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不种地还能多赚钱,这种合作社您想加入吗?

    信息发布者:白云龙
    2019-10-26 17:18:11   转载
    身在农村的我们,想必对“谁来种地、怎么种地”的问题颇有感触,年轻人纷纷去了城里打工,很多土地渐渐荒废,留守的老人也无力打理。那么,这些土地该何去何从?有没有方法,能让这些土地的价值再利用起来呢?
    在河南省荥阳市,就有一位70岁老人,靠土地托管,令他每年多收入了7000多块!
    土地托管 多挣7000元
    70多岁的张金木,家里有八亩农田,子女常年在外打工,眼看年纪越来越大,但农田又不想荒废,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:加入合作社,将土地托管。
    加入合作社以后,土地由合作社全程托管。同样是种粮食,当年,合作社就让张金木家的八亩地收获了20800块钱。拿到这笔钱,老人很高兴:土地交给社里,他不用干活了,一年还多挣了7000多块!
    慢慢地,当地村民纷纷加入了合作社,土地赚着钱,自己也能另寻一份收入。
    那么,这个合作社的土地托管是如何做的呢?
    优选作物 当“田保姆”
    李杰,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。张金木老人,就是加入了他的合作社。
    “一家一户的小农户很难及时应对市场变化,土地规模化、集约化耕种才是出路”,这是李杰的判断。他要用产业化理念全程托管强筋小麦和角质化玉米。
    具体操作上,合作社统一采购良种、统一测土配肥、统一采购生产资料、统一机械收割、统一组织销售,按照托管流程逐一运行,就像工厂的流水线,为社员提供农资、农技、农机、管理、收储等全产业链条的封闭式服务。
    “这就是用工业生产理念开展农业生产。村民慢慢发现,土地托管省人、省工、省时、省钱。乡亲们都管我叫‘田保姆’。”李杰说。
    链条式的粮食产业运作模式,加上技术集成式服务,打通了农户从种到销的所有环节,既降低了种植成本,又保证了作物的丰产优价。
    有村民用打油诗描绘李杰“种地”的门道:种庄稼,土重要,每年测肥不用叫;播种时,不弯腰,一坑一苗精播了;该打药,天上瞧,飞机一过害虫消。
    ▼现如今,合作社成员有203户,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60个行政村的1.2万户农民,统一种植新麦26强筋小麦4万亩。合作社在巩义、兰考、鄢陵、太康、武陟、新郑等6个县(市)成立了新田地合作社分社,种植新麦6万余亩,带动农户1.4万余户。
    2014年河南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,2018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0.9亿元,质量和效益日益凸显。
    延伸阅读
    土地托管
    土地托管是农民把自己的土地委托给一个社会化服务组织,由该组织为农民提供一个、多个或全部生产环节的服务,土地所有权仍是农民的,农产品的划分视具体协议而定。托管主体可以是种粮大户、专业合作社、龙头企业、供销合作社等。
    目前比较流行的土地托管模式有三种,全程托管、劳务托管和订单托管。
    全程托管,是农民与托管主体签订协议,商定好土地最低收益值,农民将承包的耕地交由托管主体经营,托管主体负责托管土地前期农资投入、中期技术管理和后期农产品加工销售,农民获得全部土地收入,托管主体以农产品折现或现金的方式收取托管费用。劳务托管,也称半托管,是农民负责自有土地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全部农资投入,获取土地全部生产收益,托管主体负责提供统一农资采购、统一农业生产管理、统一农产品加工、统一农产品品牌销售等服务,赚取相应农资采购差价、农技服务费和农产品销售差价利润,托管土地最低收益值、土地超产盈余分配、服务质量、服务费用等由双方事前商定。订单托管,是托管主体按照农民要求就农业生产某一环节提供劳务作业服务,收取相应劳务作业服务费用,托管主体不参与土地经营管理。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